新思想 新征程

  • “第二个结合”的结合方式

    辛向阳;

    习近平总书记从形成文化新形态、拓展道路根基、掌握思想文化主动、促进思想解放、推动认识达到新高度等多个角度,对“第二个结合”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阐述。要实现“第二个结合”,就要研究结合的基本方式。“第二个结合”的结合方式包括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中国历史,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性和优越性,用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强大的现代力量,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精神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精髓要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5年01期 No.43 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

  • 邓小平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早期探索

    张艳涛;洪钧;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邓小平的现代化构想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因子。邓小平最早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为“中国式现代化”概念奠定了基础。他用“小康社会”诠释“中国式的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传统文化根基;他将“改革开放”作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突破口,激发出亿万中国人创新创造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动力机制。邓小平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早期探索是党的宝贵思想财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中国要“赶上时代”和“引领世界”,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5年01期 No.43 1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3K]
  • 理念、架构、路径: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三重维度

    叶琪;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本质特征和发展进程的视角可以看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蕴含着“高水平”特色和“高水平”使命的深刻内涵。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逻辑架构可以看作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核心轴、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高质量发展为基础棱、以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动力棱、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水平安全为保障棱的“一轴三棱”的锥形结构。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稳步推进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强化全面深化改革系统集成。

    2025年01期 No.43 2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3K]
  •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的方法论审视

    蔡牡丹;

    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具有原创性命题和标识性范畴的话语创新,实现了对一般性现代化话语的自主性构建,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的深刻解读,以及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均需以科学的方法论为依据和遵循。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遵循“两个结合”的发展理路,具备“古今中外”的时空逻辑与宽广视野,协调话语生产的整体性与个体性的辩证张力,也是对“六个必须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作用的有效发挥。从方法论的维度审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构建,对于加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2025年01期 No.43 3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理论前沿与经典新读

  •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城市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郭彩霞;

    《德意志意识形态》内容丰富,在着重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之外,还深刻论述了城市起源、城乡对立、城市发展的动力等重要思想,同时阐发了消除城乡差别,构建没有城乡对立的真正共同体等重要理论。这些城市思想对我们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理念,利用城市发展规律建设好城市,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的价值意蕴和现实启示。

    2025年01期 No.43 5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百年党史党建

  • 中国共产党早期纪律建设述论(1921-1927)

    周利生;刘可馨;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纪律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纪律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来源。作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的强大战斗力与纪律建设密切相关,这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基于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忽视纪律建设弊端的反思,也是反对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早期纪律建设从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展开,前者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章程》对纪律建设的严格规定,后者体现在对违纪行为的严肃处理和努力预防。

    2025年01期 No.43 6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 纪念活动与中国共产党改革观话语体系的建构——以改革开放周年纪念为中心的考察

    杨芳;

    作为中国共产党建构历史记忆的科学载体、推进理论创新的重要平台、塑造政治权威的关键契机、开展对外交流的有效渠道,纪念活动为中国共产党改革观话语体系建构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撑。改革开放以来,历届改革开放周年纪念对改革开放的发生逻辑、科学性质、实践蓝图等重要议题加以深刻阐释,逐步建构并形成中国共产党改革观话语体系的理论图景,释放出建构改革记忆、强化改革意识、塑造政党形象的重要价值旨趣。在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借助有效载体和科学方法,一以贯之地做好改革观话语体系建构这项重要工作。

    2025年01期 No.43 7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学术热点追踪

  • 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图景与未来展望

    罗理章;

    自“新质生产力”提出以来,学界围绕这一议题展开深入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维度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出场逻辑,在分析和提炼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主要特征及价值意蕴的基础上,勾勒出了新质生产力的内容体系,并进一步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亟需摆脱的发展困境和未来可供立足的实践路径。既有的研究为后续的理论探索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但在研究的内容、视角和方式上仍有较广阔的提升空间。未来,学界应持续深化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化、学理化阐释,强化对新质生产力的现实性、实践性问题的回应,从而优化对新质生产力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

    2025年01期 No.43 8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 《理论与评论》欢迎优秀稿件!

    <正>《理论与评论》是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中共福建省委讲师团、福建师范大学主办的思想性、评论性期刊。本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旗帜鲜明直面问题,审视引领社会思潮”作为办刊宗旨,致力于捍卫真理,着力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度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展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力量和理论品格,彰显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芒和理论锋芒,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025年01期 No.43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