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笔谈

  • 党的思想理论成果的新升华——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新观点

    佘双好;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重要讲话),深情回顾了党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切缅怀了建党百年来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人物和革命先烈;深刻总结了建党百年来取得成功的密码,并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深情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重大关切。这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也是一部气势恢宏、荡气回肠的雄伟诗篇,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理论创见。本文将其中关涉党的思想理论重大问题,以及具有系统理论性并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实践经验和历史启示等内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新观点。

    2021年04期 No.22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之“运”

    王刚;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1)那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之"运"在哪里呢?第一,中国的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先进分子从中西方对比中,明显感到中国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来解决"中国向何处走"的问题。

    2021年04期 No.22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助推党史学习教育

    王世谊;

    <正>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1)伟大建党精神思想精辟、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其四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相互融合,构成了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充分体现了百年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2021年04期 No.22 1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百年党史党建

  • 关于党的群众路线若干问题的探讨

    许耀桐;

    国内理论界对于群众路线问题的探讨,存在一些尚有争议、悬而未决的难点:一是群众路线概念是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二是群众路线的理论和实践形成于何时;三是群众路线的科学内容应该怎样表述。党的六大上提出的群众路线概念,是集中了全党智慧创造出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发展。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开创的群众路线,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和实践已经形成。正确理解群众路线的科学内容,应从"两个一"、一"来"一"去"、"两个结合"、再"来"再"去"、"两个原则"五个基本方面加以恰当表述。

    2021年04期 No.22 1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理论前沿与经典新读

  •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段虹;骞真;

    交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之一。从早期氏族社会的形成到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交往始终是个体群体化、群体社会化的主要演进方式。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交往行为理论的落幕,当代社会的交往关系再次陷入新一轮的困境与枷锁中,人类命运面临新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改变了以往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范式,重启了人类交往关系合理化的历史进程,是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当代继承与发展。

    2021年04期 No.22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概念的多维解读

    李永杰;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之所在。共产主义概念的内涵十分丰富,需要做细致的解读,而清晰界定共产主义概念的内涵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前提,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在不同的语境中对共产主义概念曾做过多维度解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维度是马克思最主要的共产主义解读视角,此外,马克思还从产品分配的维度、"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维度、消除旧式分工的维度解读共产主义,这些维度不是相互孤立的,应综合这些维度从整体上理解共产主义概念。

    2021年04期 No.22 3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

  • 构建国家认同的要素探析

    吴宁;刘钰;

    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新型社会结构、国家形态的出现,国家认同的构建逻辑发生了很大改变。大体而言,国家认同主要包括三个基础要素:族群要素、文化要素、政治要素。其中,族群认同是国家认同的起源和前提;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根基,并作为中间环节使族群认同和政治认同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政治认同作为构建现代国家认同的主导因素,是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的最后归宿。全面动态地分析国家认同的三个基础要素,可以为我国国家认同的构建提供有效路径。

    2021年04期 No.22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整体性发展研究

    马俊峰;尹文华;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层面上进一步明确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创造性地制定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布局、理念"三位一体逻辑架构;在实践层面上立足于"目标、布局、理念"三位一体逻辑架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迈进。无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架构还是实践进程,其价值旨趣均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廓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逻辑框架,能够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性发展何以可能这一历史性问题,也可以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理论依据。

    2021年04期 No.22 5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热点问题论析

  • 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变化及治理

    陈联俊;宁晓茵;

    重大突发事件频发致使网络舆情引发社会心理波动,进而影响社会稳定。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变化特质呈现出冲击性、多向性、累积性、波动性等,变化因素是网络空间舆情传播方式改变,个体、社会和国家平等参与舆论场域构建,不同的利益立场、政治考量、价值视角等催生网络舆情发酵,在信息来源、民生需求、政治信任、多方博弈中呈现变化机理,可以从信息公开、事件发展、政府行动、媒介协同等方面综合治理,稳定社会情绪,引导舆情发展。

    2021年04期 No.22 6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探索与争鸣

  • 虚幻的共同体:民粹主义话语的内在张力与界限

    郭明飞;王暾;

    民粹主义是一种抗争型政治现象,复发于历史长河之中,对社会秩序构成了严重挑战。当前全球民粹主义的再次兴起,主要是由当下资本主义的制度性困境及其衍生问题所诱发的。民粹主义的巨大影响得益于其鲜明的话语体系,民粹主义者通过主观性的建构,塑造出一种高度抽象而又道德超然的"人民"概念用以区分敌我,并在多元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增大其话语张力。综合分析当下民粹主义在实践中的表现样态,它在理念与行动上的错位与其主张的内悖性等问题限制了这种话语共同体的延展,最终导致民粹主义趋于消弭。

    2021年04期 No.22 7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文化虚无主义的理论谬误、现实危害与纠治策略

    陈一收;王凯全;

    文化虚无主义是由文化极端不自信引发的错误思潮。在文化霸权主义和资本逻辑的双重推动下,文化虚无主义贬损主流、解构崇高、消解意义、否定先进,具有以虚无文化否定现实政治的动向。作为一种错误思潮,文化虚无主义在理论上呈现出宣扬文化决定论、文化冲突论、文化奴隶主义和文化功利主义的谬误,在实践上表现出挑战主流意识形态、冲击核心价值观念、消解国家和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危害。当前,纠治文化虚无主义,应主要从将先进文化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对党员干部和青少年群体的思想教育,开展网络空间文化治理,加强文艺创作引导等方面入手。

    2021年04期 No.22 8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福建 党史上的今天

    <正>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1941年在党成立2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中央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提出:"今年‘七一’是中共产生的二十周年。"从此,7月1日便被象征性地作为党的生日固定下来。2020年7月3日中宣部授予"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 "时代楷模"称号。2014年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30位企业家回信,希望广大企业家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为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2021年04期 No.22 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