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宏政;
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就,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中国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哪些原创性的发展?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发展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对经典马克思主义"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原创性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原创性回答;"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原创性回答。
2020年01期 No.13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胡芳;詹传生;
列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重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坚持破与立相结合形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理想到现实确立的关键一环,初步验证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无产阶级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确性。同时,它推动实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重心从西方到东方的转移,实现了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独霸天下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二元对立的世界意识形态格局的变化,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科学意识形态的"至上"性,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制度化,扩大了马克思主义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世界地图范围。
2020年01期 No.13 2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贾淑品;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考察,批判了伯恩施坦的资本主义"适应论",概括了帝国主义的实质特征,那就是垄断的形成。金融资本占据突出地位,并且具有腐朽性、垂死性以及迅速发展并存的特征。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实质的把握是对马克思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理论的深化和完善,可以为我们如何在"一球两制"的背景下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提供借鉴。
2020年01期 No.13 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王喜满;巩效忠;
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和五四运动紧密相关。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作为一种划时代的精神,五四精神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上,在新时代的今天都具有先进性,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五四精神的重要论述对于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勇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2020年01期 No.13 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李双伍;
新时代扶贫开发战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从事关人类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与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涵盖了精准扶贫论、扶贫先扶志、扶贫内外结合论等一系列新理论,不仅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取得新突破,而且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01期 No.13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王光森;石琳琳;
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三重逻辑。从历史逻辑上看,构建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任务,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历史使命;从理论逻辑上看,人民立场、人民主体、人民利益构成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三个"支点";从实践逻辑上看,尊重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回应人民期待成为行动指针和实践旨趣。
2020年01期 No.13 6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曹顺仙;张劲松;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需要以面向生态文明、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面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面向美丽中国和美丽清洁世界建设为原则,创建契合国情和政治经济学生态化趋势的社会主义生态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生态政治经济学创建的主要路径为:一是顺应国内外生态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加快学理研究;二是基于经济体系建设的后现代转向,加快生态政治经济体系建设,为生态政治经济学的建立奠定合法性基础;三是面向美丽中国建设和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加强指导思想和战略策略研究;四是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道德价值取向,建构驾驭"资本逻辑"与遵循"生态逻辑"的多元价值管理模式;五是开展生态政治经济学史研究,强化生态政治经济学建设的合理性。
2020年01期 No.13 7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施志源;
厘清自然资源用途管制的内涵,关键是要明晰自然资源用途的特征。自然资源就用途而言,除具备资源有用性这一基本特征外,还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多样性以及负外部性等特征。明晰自然资源用途管制的制度构成,则应当从自然资源用途管制的主体、自然资源用途管制的对象、实施自然资源用途管制的行政手段三个方面展开。在主体方面,具体包含自然资源用途管制的权力主体和义务主体;在管制对象方面,重点在于明晰需要用途管制的资源范围及其动态变化的特征;在行政手段方面,需要综合运用行政规划、行政许可、行政指导、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手段。
2020年01期 No.13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