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 正确理解和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任大奎;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也是中国引领世界潮流的鲜明旗帜。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联系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推进和平外交的实践进程和思想传承,把握当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阐释和论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创新意义。

    2018年06期 No.6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关系探究

    魏海香;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关系是深入学习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议题。综合起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提出及适用的时空背景、外交定位、主体构成、利益维护,以及内容和宗旨上都存在严格的区别。但与此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又存在复杂联系,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辨析两者的区别,梳理两者的联系,对于全面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科学认识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06期 No.6 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 习近平“两创”方针与中华人文精神的跃升实践

    陈桂蓉;

    习近平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深刻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基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两创"方针的指导和引领下,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实践如火如荼,是近百年来的一次质的飞跃。"两创"方针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把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文化繁荣兴盛的立场和目的,将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支撑,在推动中华人文精神跃升中彰显时代价值。

    2018年06期 No.6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外交战略的两大转型及其内在逻辑

    朱锋;武海宝;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经历了两大转型:一是在适应时代变迁方面,中国外交实现了从革命外交向和平外交的转型;二是在外交战略推进的能动性和外交视野的拓展方面,中国外交实现了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向"奋发有为"的战略转变。深入探究中国外交战略转型的内在逻辑可以发现,从革命外交向和平外交的转型既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又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取得战略均势的需要,而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向"奋发有为"战略的转变则是社会主义的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的必然选择。

    2018年06期 No.6 3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 改革开放40年农业变革理论与实践的原创性贡献

    杨承训;刘柯杰;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重大成就之一,是破解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大难题,即农业农民社会化改革问题。历史的经验教训证实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三个特殊矛盾。从"两个飞跃"到"三权分置",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历史贡献,开拓了公有制特别是农村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理论和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规划了乡村振兴方略,指出了多维度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方向。未来农业产业革命将是以高科技为支撑、以高端循环经济所带动的立体化高端生态农业,进而创造出新的现代农村经济体系。

    2018年06期 No.6 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创新

    方世南;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具有显著的综合创新特征,表现为包括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方式创新在内的整体综合创新。生态文明理念创新发挥着先导和指导作用,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发挥着规范和保障作用,生态文明方式创新发挥着基础和抓手作用。在生态文明理念创新与制度创新以及方式创新之间的整体性创新联动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地朝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目标迈进,蹄疾步稳地走向美丽中国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2018年06期 No.6 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思潮辨析

  • 引领当代中国社会思潮需着重把握的三大关系

    马蒙;

    认识和引领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应着重把握三大关系:一是当代中国社会思潮自身四个层面的关系;二是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与社会存在的关系;三是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与执政党的关系。要积极开展舆论斗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不断增强人们的自信心和践行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全面深化改革,从根本上铲除错误思潮生成蔓延的基础。

    2018年06期 No.6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探索与争鸣

  • 西方主流经济理论中保护本国产业的军事理由

    左大培;

    现代西方的主流经济理论原则上主张实行自由贸易,但是也承认保护本国产业的军事理由成立。重商主义者主张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以制造贸易顺差的最终目的,就是保证本国的军事实力和强国地位以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斯密和小穆勒论证了原则上应当实行自由放任的自由贸易政策,但是仍然承认国防比国富重要,可以为国防上的军事理由保护本国产业,使以军事理由保护本国产业成为欧美国家的政策传统。

    2018年06期 No.6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剩余价值——兼与李继文教授商榷

    谭苑苑;

    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又是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对李继文教授《重新审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剩余价值定位》一文的若干观点进行商榷,具体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阐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剩余价值之间的关系,从理论源头探讨如何"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二是通过阐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劳动力、资本、剩余价值、我国国家政府的核心职能之间的本质区别,探讨如何"科学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剩余价值";三是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以及实践认识论三个维度的方法论运用,探讨如何以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剩余价值。

    2018年06期 No.6 7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 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品质

    汤伏祥;

    信仰指向是理论学说的最高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年来,以其他理论学说难以企及的理论品质指向了信仰。马克思主义引领其信仰者不断实践,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信仰指向和追求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底色,也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伟大的价值所在。在信仰指向和追求中,马克思及其后来者不懈努力,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从实践中来并在实践中丰富发展,阶段追梦为其实践书写了生动的时代篇章。马克思主义犹如耀眼的明灯,以其理论品质照亮世界、照耀信仰。信仰在马克思主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光芒四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力量,也是信仰的力量。

    2018年06期 No.6 8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